查看原文
其他

规话名城 | 赵勇:参与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公布工作的点滴体会

赵勇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4-19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个春秋。


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40年来,一大批千年名城的守护者,秉承情怀与责任,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探索出了众多原创性、全局性、可复制、可分享的名城保护实践经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值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规话名城”专栏,该专栏为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发起的征集文章,讲述学委会委员们守住变化中“不变”的文化根脉的故事。


本文字数:4262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作者 | 赵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


从2002年我接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开始,迄今不觉已有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先后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为题进行深造学习,全程参与了第1-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和公布,出版了我的首部专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回想数年的亲身经历,也颇有一些点滴体会感想和故事。


从调研江南六大古镇到开始从事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2002年,我有幸进入南京大学,在张捷教授指导下从事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博士学习。当时正值编制江苏省吴江市旅游发展规划,就陪同包浩生教授参观考察了江南六大古镇。我亲眼目睹了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井字型水乡格局的周庄镇,被河桥分割成川字形、拥有体现江南典型园林退思园的同里镇,石桥多、水系呈甪形、现代文学家叶圣陶居住地的甪直镇,里弄众多,具有很多沿河廊棚的西塘镇,水乡古镇风貌格局保存较完整、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的乌镇,保存十字形传统格局、拥有百间楼和小莲庄等建筑群落的南浔镇,深深地被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内涵、传统建筑风貌的古村镇所吸引,萌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强烈愿望,开始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和利用。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2002年底,我前往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村镇规划处拜访,请教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问题,又得到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并受委托制作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电子幻灯片,以便向国家文物局介绍第一批已经评审通过的10个历史文化名镇、12个历史文化名村(各省申报了97个)。这让我接触到处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静升镇、燕山脚下的北京市川底下村、反映客家土楼文化的福建省田螺坑村等,又一次拓展了对不同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村镇的认识。结合我当时在河北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负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开始了长时间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起草定量化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提出了申报名镇名村应当具有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原状保存程度,现状具有一定规模,有村镇规划、管理机构人员、专门资金等条件。其中,量化的指标只有1个,就是名镇要有现存历史传统建筑5000m2以上,名村要有现存历史传统建筑2500m2以上,其他均为定性指标。2004年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始组织申报,各省根据评选办法一下子就上报了224个村镇,虽然经过专家初评后,初步确定了113个拟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此时建设部城乡规划司领导提出在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时,要建立一个评判标准,以增强客观公正性,减少人为主观性。随后,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村镇规划处同志来南京实地调研,了解到我已经开始研究历史文化村镇有关保护规划、保护内容方法、评价体系等问题,就委托我和南京大学的技术团队一起,在专家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套量化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以更为客观地评价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特色。


在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和南京大学张捷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迅速着手研究起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评价两部分组成的24个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都是可量化、可赋分、可比较的指标,例如用现存古迹建筑年代评价历史久远度,用文物保护单位等级来评价文物价值,用传统民居宅院的数量来评价历史传统建筑的典型性,用历史街巷的长度、数量来评价其规模度,用核心保护区的占地规模、古迹建筑占地比例、原住居民比例来分别评价核心保护区的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等等。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又将其中价值特色评价(70分)又分为古迹建筑、历史街巷、格局环境等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影响、民俗文化、生活延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评价(30分)又分为保护规划、保护修复、保护机制等方面,并都赋予相应权重分值。


安徽省黟县宏村


初步的指标体系以及对应的基础数据表起草完成后,为检验其合理性、数据的获取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的要求,在张捷老师带领下我们分赴山西、江西、安徽、江苏4个省,与省市县乡村各级管理者进行座谈交流,实地对11个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填报指标数据和评价打分,同时让113个拟选村镇也自行填报基础数据表和评价指标体系表。经过实地检验和对各地反馈指标的校核,证明了24个指标基本都能在实地调查中获取,大多数定量指标都具有横向可比性,评判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历史文化村镇的真实保存状况。经过测试和调整,最终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建村[2004]228号),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领域首个以定量化为主的评价体系。


2006年9月,我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在张杰教授的指导下以河北省为例,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和对应的基础数据填报表,在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村镇申报评选时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既深化细化了《评选办法》,又促进了申报村镇摸清了历史文化资源家底,为审定公布和将来的监督检查明确了保存对象。但是在使用中仍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需要进行研究调整。在张杰教授的带领下,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技术团队承担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工作。在总结前期申报和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各地数据填报情况,将一些不易获取和进行定量评价的定性指标删除,如历史名人或事件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范围等;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调整了一些指标规模设置,如将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水平指标中的每处宅院府第,其建筑面积不小于500m2调整为不小于300m2等等。在此基础上,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组织申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建规函[2007]360号)中,再次发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以后申报评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河北省井陉县大梁江村


全程参与1-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审和公布。从2003年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到2014年第六批17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我基本全程参加了专家评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修订、申报数据校核、有关领导讲话起草等工作,亲身经历了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也从2003年的22个,发展到2014年的528个。在2003年12月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期间,我从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分布在小城镇和村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建设性、旅游性破坏导致一些历史文化村镇丧失格局环境和真实性等方面,分析了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之前,我在组织研究起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配合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对第二批各地申报的历史文化村镇基础数据进行了校核,并于2005年11月,做为河北省的地方代表赴江西省赣州市,参加了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2006年10月,我参加了在安徽省黟县召开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联谊会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从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方法、保护机制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经验。


在随后的第3-6批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中,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表发挥了较好的辅助评审作用,能够提供较为客观实际的评价结果。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举行了第三、四、五批的授牌仪式,我从保护体系、法制化工作、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保护措施和投入等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也提出了一些诸如保护规划滞后、信息档案亟待建立、历史环境急需改善、动态监管和普查工作还未有效开展等问题。2013年11月,我在参加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工作中,集中对各省上报的275个村镇进行评选和数据校核,并建议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时期,抢救性、大规模、多样性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拓展到名城保护和管理研究。在2007年,在张杰教授指导下,我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团队一起,实地调查和编制了河北省邢台市《英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承担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研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研究》工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制订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提供了技术支撑。2008年4月,国务院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村镇规划处委托我撰写《条例》部分内容的释义,包括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两部分初稿,我欣然领命接受了编写任务,结合自己的学习认知,以及在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从事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管理的实践,逐条进行解读。2009年参与了《条例》座谈会有关领导讲话的起草,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层面的评选公布、制订规章制度、开展课题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地方工作推动等方面,全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2010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我参与了湖北省随州、钟祥,青海省同仁,广东省广州、潮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检查工作。随着各项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逐步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色,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联系和渊源。


河北省邢台市英谈村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公布了141座历史文化名城,七批共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这些名城名镇名村内,依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空间格局、建筑群和历史环境,传统民居和古老街巷,真实记载和延续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实践,共同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话名城 | 王国恩:初识平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话名城 | 汪芳:从名城武汉到流域早期聚落探源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话名城 | 傅爽:对于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回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